建筑遗产保护观念的演变——对西方近现代保护思想史的批判性思考

导 师: 常 青
作 者: 陈 曦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观念;思想史;演变;理性;价值层面;工具层面

摘 要

        文章研究的对象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想,而非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通过对西方,主要是英、法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和地中海、拉丁语系的代表国家在近现代保护思想的发展,揭示出保护思想自身萌芽、诞生、发展以及成熟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文章提出了伴随着近现代哲学、科学发展起来的保护思想是具有理性特征的,理性正是主导保护思想演变的逻辑线索这一命题,并且从价值层面和工具层面来论证之。

        在价值层面,人们如何看待现在与过去的历史观念、人们如何评价遗产的审美意识和人们在社会浪潮中如何取舍遗产,是影响价值层面保护思想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历史观念、审美意愿与社会抉择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将保护思想逐步推向理性:从历史的编纂到过往即他乡,人们更加深刻地认知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从对古迹的崇敬、古色的偏爱到对废墟的接受,人们奠定了保护与修复论战的美学基础,而里格尔将审美方式的突破引入保护领域,搭建起了19与20世纪价值观的桥梁;从古物蒙厄到各种媒介纷纷吹响保护的号角,人们从破坏的错误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因此,保护思想终于在历经了这些阶段之后,以《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作为了共识的尾声,走向成熟。
        在工具层面,文章首先关注了长久以来保护者与修复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修复”关键词的溯源以及几位重要的修复建筑师的实践案例,分析了保护思想在价值层面与工具层面的碰撞,不同层面之间的对话必然以分歧告终。而另一方面,修复、保护过程中的实践、技术、程序又是理性的绝佳阐释。从过度修复到最少干预的保护、从用水泥来修补墙体到专业化的石材保护、从个人呼吁到保护的制度化,保护思想在工具层面逐步实现了理性。而随着两种层面理性互动的增多,保护思想的价值和工具理性逐渐走向融合。
        文章在论证了保护思想的理性的萌芽和成熟后,又关注于这种理性在二战以后的发展,尤其是后现代的哲学影响下,很多成熟的保护思想又再次受到冲击,甚至保护范式的转换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通过对保护语义和语境的分析揭示出这种变化,以及理性是如何反省并且突破自身的吊诡,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文章将视角投射回国内,首先比较了东西方语境的不同,同时追踪了西方的这些保护概念是何时以及如何加入到中国的语境中的。在批判了“中国式修复”之后,提出西方保护思想的理性对于中国的启迪。并且以几个案例说明今天的保护在价值层面,从标本式保护走向“活化”;在工具层面,传统的建造技术要与现代的技术相适应。文章研究的对象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想,而非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通过对西方,主要是英、法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和地中海、拉丁语系的代表国家在近现代保护思想的发展,揭示出保护思想自身萌芽、诞生、发展以及成熟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文章提出了伴随着近现代哲学、科学发展起来的保护思想是具有理性特征的,理性正是主导保护思想演变的逻辑线索这一命题,并且从价值层面和工具层面来论证之。
在价值层面,人们如何看待现在与过去的历史观念、人们如何评价遗产的审美意识和人们在社会浪潮中如何取舍遗产,是影响价值层面保护思想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历史观念、审美意愿与社会抉择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将保护思想逐步推向理性:从历史的编纂到过往即他乡,人们更加深刻地认知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从对古迹的崇敬、古色的偏爱到对废墟的接受,人们奠定了保护与修复论战的美学基础,而里格尔将审美方式的突破引入保护领域,搭建起了19与20世纪价值观的桥梁;从古物蒙厄到各种媒介纷纷吹响保护的号角,人们从破坏的错误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因此,保护思想终于在历经了这些阶段之后,以《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作为了共识的尾声,走向成熟。
        在工具层面,文章首先关注了长久以来保护者与修复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修复”关键词的溯源以及几位重要的修复建筑师的实践案例,分析了保护思想在价值层面与工具层面的碰撞,不同层面之间的对话必然以分歧告终。而另一方面,修复、保护过程中的实践、技术、程序又是理性的绝佳阐释。从过度修复到最少干预的保护、从用水泥来修补墙体到专业化的石材保护、从个人呼吁到保护的制度化,保护思想在工具层面逐步实现了理性。而随着两种层面理性互动的增多,保护思想的价值和工具理性逐渐走向融合。
        文章在论证了保护思想的理性的萌芽和成熟后,又关注于这种理性在二战以后的发展,尤其是后现代的哲学影响下,很多成熟的保护思想又再次受到冲击,甚至保护范式的转换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通过对保护语义和语境的分析揭示出这种变化,以及理性是如何反省并且突破自身的吊诡,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文章将视角投射回国内,首先比较了东西方语境的不同,同时追踪了西方的这些保护概念是何时以及如何加入到中国的语境中的。在批判了“中国式修复”之后,提出西方保护思想的理性对于中国的启迪。并且以几个案例说明今天的保护在价值层面,从标本式保护走向“活化”;在工具层面,传统的建造技术要与现代的技术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