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匠作系统变迁研究

导 师: 常 青
作 者: 沈 黎
关键词: 香山帮;匠作系统;源流;变迁

摘 要

       论文首先追溯了香山帮的历史源流和谱系。先从香山帮的词源入手,对香山帮的来源和形成时间做了探索性分析。然后通过对《明实录》等史料的挖掘,详细考出了香山帮鼻祖蒯祥和其他著名江南匠官的生平活动。最后,运用晚清以来的碑刻和民国档案,分析了苏州水木匠业行会的情况,揭示了香山帮在近代行会发生现代转型时的活动状态。通过这三步工作,初步梳理出了香山帮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再以香山帮建筑特征为线索,以匠帮活动资料为基础,结合江南地区的经济、语言、文化等现象,对香山帮的活动地域以及影响范围做了深入分析。
        其次,论文对香山帮的技术、文化和组织特征有所揭示和解释。其一,通过对《鲁班经》、《园冶》、《营造法原》等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分析出香山帮建筑技术特征的渊源和流变。其二,从文化人类学的涵化概念出发,结合江南地区的移民史和文化变迁史,探索了香山帮建筑技术和文化的成因。其三,通过香山帮建筑与徽州地区和浙中南地区建筑的比较,分析了香山帮的独有特性。
        再次,论文对近代香山帮的代表人物——姚承祖的生平作了全面的追踪,并且从姚承祖所作的《营造法原》出发,结合前代文献,分析了其中包含的技术和文化内容,如提栈的技术本质、草架的发生和演变、传统匠人图样的表达方法、运用苏州码的计数方式等等。更进一步揭示了香山帮的营造技艺和文化特性,展示了香山帮匠作系统的变迁。
        最后,论文以今日香山帮传人的营造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苏州万佛寺重建中的两个案例,分析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特征和关键技术,并解析了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变化。
        本论文研究探索性地在建筑学角度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地探索和分析了江南传统匠作系统的代表——香山帮匠作系统,论文把匠帮的技艺、文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都具有开创性。论文因而比较全面地展现了香山帮的真实面貌,填补了研究空白。